欢迎光临广州豪潞交通设施有限公司

《道德经》第三十一章----第四十章

2021/9/29 14:48:00  993阅

《道德经》第三十一章
夫佳兵者(最好的军队),
不祥之器(是国家预防不测的机器)。
物或恶之(有人或是厌恶这种说法),
故有道者不处(所以有道者会超越凡人的境界)。
君子居则贵左(君子平时会强化士兵战斗的意志),
用兵则贵右(而在战争时却会强调冷静)。
兵者(军队),
不祥之器(是国家预防不测的机器),
非君子之器(不是君子一个人的机器),
不得已而用之(只有在不得已时才被迫使用)。
銛袭为上(依仗锋利的兵器偷袭为上),
胜而不美(即使是赢得胜利也不光彩)。
而美之者(而喜欢用这种战术赢得胜利的人),
是乐杀人(往往是乐于杀人的刽子手)。
夫乐杀人者(一个乐于杀人的刽子手),
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是不可能实现统一天下的志向的)。
吉事尚左(喜报可以鼓舞士气),
凶事尚右(厄报可以冷静思考)。
偏将军居左(偏将军的使用应当侧重勇猛),
上将军居右(上将军的使用应当侧重冷静),
言以丧礼处之(战斗的动员令要站在视死如归的高度)。
杀人之众(面对阵亡的众多将士),
以悲哀泣之(要以悲哀的心情来缅怀他们)。
战胜(取得战争的胜利之后),
以丧礼处之(要以办丧事的礼节来庆祝胜利)。


《道德经》第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大道常在无有之间)。
朴虽小(淳朴的本源虽然微小),
天下不敢臣(天下却没有力量能臣服它)。
侯王若能守之(统治者若能坚持这个真理),
万物将自宾(天下万物必将自然归顺他)。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天地之气相合以降甘露),
民莫之令(不可能顺从于谁的命令),
而自均(而它自己确能分布均匀)。
始制有名(万物开始时就有了秩序和名分),
名亦既有(名分既然以有),
夫亦将知之(就应该知道它的自然规律),
知之所以不殆(知道它的自然规律所以不会有危险)。
譬道之在天下(譬如道在天下的自然规律),
犹川谷之与江海(好象溪流之水汇集与江海)。


《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知道别人的优缺点是智慧),
自知者明(知道自己的优缺点是贤明)。
胜人者有力(能战胜别人的人有一定的实力),
自胜者强(能战胜自己的人坚强无比)。
知足者富(知道什么是满足的人富裕),
强行者有志(克服困境勇敢前行的人有志气)。
不失其所者久(不迷失自己前进方向的人能够长久),
死而不亡者寿(形体消失而精神永存的人才叫长寿)。


《道德经》第三十四章
大道泛兮(大道广泛的能量啊),
其可左右万物(可以左右万物)。
恃之以生而不辞(但它恃侯万物之生却不宣扬),
功成不名有(功成名就之后不图虚名),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护荫万物而不思主宰)。
常无欲(常用无欲的方法获得智慧),
可名于小(就可以小有名气);
万物归焉而不为主(万物归顺之后而不思主宰),
可名为大(就可以获得大成功)。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所以圣人始终不自以为大),
故能成其大(因此能成就其伟大的事业)。


《道德经》第三十五章
执大象(拥有符合大道自然之象的地方),
天下往(是天下人向往的地方)。
往而不害(在她那里不会遭到自然的伤害),
安平泰(是因为她具备了安详、平和、舒泰的条件)。
乐与饵(快乐的民风与诱人的环境),
过客止(可以留住匆匆过客的脚步)。
道之出口(这些优点如果用语言来表达),
淡乎其无味(那就平淡无味了)。
视之不足见(因为你看到的不是她的全部),
听之不足闻(听到的也不是她的全部),
用之不可既(但享受起来却受益无穷)。


《道德经》第三十六章
将欲翕之(将欲马上收敛的),
必固张之(必是原有张之过度的);
将欲弱之(将欲逐渐削弱的),
必固强之(必是原有强制过头的);
将欲废之(将欲立即废除的),
必固兴之(必是原有兴奋超前的);
将欲夺之(将欲重新夺取的),
必固与之(必是原有被迫给予的)。
是谓微明(这是微妙简明的道理),
柔弱胜刚强(柔弱胜过刚强)。
鱼不可脱于渊(鱼儿离不开水),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镇国之宝不可以示人)。


《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道常(道的常识),
无为而无不为(无为的境界造就无所不为的功绩)。
侯王若能守之(统治者若能遵守这个规律),
万物将自化(万物将自然归化)。
化而欲作(在归化的过程中难免欲望发作),
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这时可以用我的“无名之朴”去除杂念)。
镇之以“无名之朴” (用我的“无名之朴”去除杂念),
夫亦将不欲(他们就会克服欲望),
无欲以静(没有欲望就可以静下心来),
天下将自定(这样天下将自然安定)。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品德高尚的人没有德的概念),
是以有德(这是因为他从来没有离开德)。
下德不失德(品德一般的人表现形式上的德),
是以无德(实际上是一种没有德的表现)。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品德高尚者顺应自然而不自以为然),
下德为之而有以为(品德一般者做了什么就以为了不起)。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大仁爱者表现的仁爱是不自觉的),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义气用事的人就有明确的目的性),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行大礼者如果得不到对方的相应),
则攘臂而扔之(则恨不得抓住胳臂使人强从)。
故失道而后德(所以失去大道的人应该遵守德之规范),
失德而后仁(失去德之规范的人应该具有仁爱之心),
失仁而后义(失去仁爱之心的人应该讲点道义),
失义而后礼(失去道义的人应该懂得社会的礼节)。
夫礼者(如果连社会的礼节都失去了),
忠信之薄(忠信之薄就可想而知了),
而乱之首(它是引发一切动乱的罪魁祸首)。
前识者(有先见之明的人),
道之华(知道社会上一旦礼节繁多),
而愚之始(那么愚昧也就随之而至)。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因此大丈夫宁愿处于敦厚淳朴之乡),
不居其薄(不愿居住于忠信浅薄之处)。
处其实(宁愿于朴实无华者为邻),
不居其华(也不愿居住在礼节繁多的闹市)。
故去彼取此(所以有智慧的人知道如何取舍)。


《道德经》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昔日获得阴阳未判混元一气者):
天得一以清(天得到混元一气可以清澈);
地得一以宁(地得到混元一气可以宁静);
神得一以灵(元神得到混元一气可以有灵性);
谷得一以盈(川谷得到混元一气可以盈满);
万物得一以生(万物得到混元一气可以生生不息地繁衍);
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统治者得到混元一气可以号令天下)。
其致之也(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天无以清将恐裂(天没有清澈必将崩裂);
地无以宁将恐发(地没有安宁必将动乱);
神无以灵将恐歇(元神没有灵性必将休亡);
谷无以盈将恐竭(川谷没有盈满必将枯竭);
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万物不能生息必将绝灭);
侯王无以高贵将恐蹶(统治者失去高贵必遭颠覆)。
故贵以贱为本(所以贵以贱为根本),
高以下为基(高以下为根基)。
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所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 ),
此其以贱为本邪(以此来表明他以贱为本的态度啊)。
非乎(难道不是这样的吗)?
故至誉无誉(所以最高的荣誉无需赞誉)。
不欲琭琭如玉(不要认为自己是一块美玉),
珞珞如石(把自己看成一块石头)。


《道德经》第四十章
反者(物极必反),
道之动(是运动的规律)。
弱者(能把握规律的弱点),
道之用(是对道的理解与应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对天下万物的认知产生于有形的运动),
有生于无(而有形的运动开始于无形的积蓄)。
标签:道德经 
good 3
  《道德经》第二十一章----第三十章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第五十章

发表评论

文明评论,重在参与

暂无评论!
返回上级 返回首页
不锈钢告示牌 防撞桶 水马 防撞柱 救生圈 蘑菇墩 反光衣 路锥 警示灯 元宇宙产品 消防器材 消防器材 消防器材 酒店用品
友情-在线: 中国公路网 中国路桥网 加入链接

  • 推广
  • 阿欧欧交通安全设施企业路网

    手机版免费注册登录电脑版

    微信:13500003781   抖音:road1688
    Guangzhou Roadfire Traffic Facilities Co.,Ltd   粤ICP备140686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