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广州豪潞交通设施有限公司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第五十章

2021/9/29 14:49:00  1002阅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上士闻听悟道的方法),
勤而行之(会勤奋学习马上行动);
中士闻道(中士闻听悟道的方法),
若存若亡(会将信将疑是懂非懂);
下士闻道(下士闻听悟道的方法),
大笑之(会嗤之以鼻哈哈大笑)。
不笑不足以为道(这种人不笑不足以证明大道的可贵)。
有建言者(有《建言者》记载):
明道若昧(光明的大道好似昧暗),
进道若退(前进的大道好似后退),
夷道若堆(平坦的大道好似崎岖)。
上德若谷(上德的境界好似虚谷),
大白若辱(最洁白的好似有暇疵),
广德若不足(最广大德恍似不足够),
建德若偷(修德的过程好似怠惰),
质真若渝(质朴纯真好似不坚定)。
大方无隅(远大的目标落实于障碍的跨越),
大器晚成(贵重的器皿成型于精细的雕琢),
大音希声(动听的音乐来源于单声的组合),
大象无形(伟大的形象形成于无形的感化)。
道隐无名(大道隐藏在无名事物中),
夫唯道(只有遵循大道规律的人),
善贷且成(才能善始善终并且成功)。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自然生就阴阳未判一气混元),
一生二(一气混元激活了时间与空间),
二生三(在时间与空间中产生了能量),
三生万物(能量的互相转换产生了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万物都有负阴而抱阳的特性),
冲气以为和(阴阳互动是走向和谐的根本)。
人之所恶(人们所厌恶的),
唯孤寡不谷(莫过于“孤”、“寡”、“不谷” ),
而侯王以为称(而侯王却把它作为自己的称谓)。
故物或损之而益(因此万物或是因为减损反而获得增加),
或益之而损(或是因为增加反而导致减损)。
故人之所教(前人的谆谆教导),
我亦教之(我们也用来教育后人)。
强梁者不得其死(努力培养栋梁之才的人精神是不死的),
我将以为教父(我们将以他们作为学习的榜样) 。


《道德经》第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天下最柔善的),
驰骋天下之至坚(驾御天下最坚毅)。
无有(无形有质的),
入于无间(进入不开窍的空间),
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我从这里感知无为的益处)。
不言之教(无法用言传的教育方法),
无为之益(无为状态所带来的益处),
天下希及之(天下是很少有人明白的)。


《道德经》第四十四章
名与身孰亲(虚名与生命哪样更亲)?
身与货孰多(生命与利益哪样贵重)?
得与亡孰病(贪得名利与放弃生命哪样是病态)?
甚爱必大费(过于爱惜虚名必定大费其神)。
多藏必厚亡(过于收敛财物必定大伤其身)。
知足不辱(知道满足便不会受辱),
知止不殆(适可而止便不会遭殃),
可以长久(这样才可以保持长久)。


《道德经》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完满的东西似有欠缺),
其用不弊(但它的作用不会衰竭);
大盈若冲(充盈的东西似有空虚),
其用不穷(但它的作用不会穷尽)。
大直若屈(正直的东西似有弯曲),
大巧若拙(灵巧的东西好似笨拙),
大辩若讷(卓越的辩才好似木讷)。
躁胜寒(运动可以战胜寒冷),
静胜热(宁静可以战胜炎热),
清静为天下正(清静无为可以治理天下)。


《道德经》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天下拥有自然和谐之道),
却走马已粪(就会看见快马在田间劳作);
天下无道(天下失去自然和谐之道),
戎马生于郊(就会看见戎马在郊外生产)。
祸莫大于不知足(最大的灾祸莫过于不知足),
咎莫大于欲得(最大的危害莫过于贪得无厌)。
故知足之足(所以以知足为满足的人),
常足矣(永远是满足的)。


《道德经》第四十七章
不出户(不出门户),
知天下(就能够推知天下的事理);
不窥牖(不望窗外),
见天道(就可以认识日月星辰运行的自然规律)。
其出弥远(他向外奔逐得越远),
其知弥少(他所知道的道理就越少)。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有“道”的圣人不出行却能够推知事理),
不见而明(不窥见而能明了“天道”),
不为而成(不妄为而可以有所成就)。


《道德经》第四十八章
为学者日益(学习有一个日渐结累的过程),
为道者日损(证道有一个日渐淡忘的过程)。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当你的意识无需依赖任何提示的时候),
为无为(这种境界就叫无为),
而无不为(它凝聚着无所不能的大智慧)。
取天下常以无事(这样的人赢得天下是自然的),
及其有事(如果依然放不下学习过的知识),
不足以取天下(就不足以赢得天下)。


《道德经》第四十九章
圣人无常心(圣人没有自己的成见之心),
以百姓之心为心(以百姓的心愿为自己的心愿)。
善者善之(善良的人用善心去对待),
不善者亦善之(不善良的人也用善心去对待),
德善(从而收获善良的果子)。
信者信之(诚信的人用诚信去对待),
不信者亦信之(不诚信的人也用诚信去对待),
德信(从而收获诚信的果子)。
圣人在(有圣人的领导),
天下翕翕(天下必然和顺) 。
为天下浑其心(为天下调和统一的精神),
百姓皆注其耳目(百姓都会注视他的声音和目光),
圣人皆孩之(圣人也把百姓当作自己的孩子)。


《道德经》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从生到死),
生之徒十有三(活人有四肢九窍);
死之徒十有三(死人有四肢九窍);
人之生动之死地(活生生的人死于非命),
亦十有三(也有四肢九窍)。
夫何故(区别在哪里)?
以其生生之厚(就是对生命的感悟境界)。
盖闻善摄生者(传说善于把握生命的人),
陆行不遇兕虎(在陆地上行走不会遇到犀牛和老虎),
入军不被甲兵(进入军队不用被上盔甲和带上兵器)。
兕无所投其角(犀牛没有目标用它的犄角),
虎无所措其爪(老虎没有目标用它的利爪),
兵无所容其刃(敌人没有目标用他的兵刃)。
夫何故(为什么有这样的结果)?
以其无死地(就是他没有进入必死之地)。
标签:道德经 
good 4
  《道德经》第三十一章----第四十章
  《道德经》第五十一章----第六十章

发表评论

文明评论,重在参与

暂无评论!
返回上级 返回首页
不锈钢告示牌 防撞桶 水马 防撞柱 救生圈 蘑菇墩 反光衣 路锥 警示灯 元宇宙产品 消防器材 消防器材 消防器材 酒店用品
友情-在线: 高速公路网 中央美术学院  加入链接

  • 推广
  • 阿欧欧交通安全设施企业路网

    手机版免费注册登录电脑版

    微信:13500003781   抖音:road1688
    Guangzhou Roadfire Traffic Facilities Co.,Ltd   粤ICP备140686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