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五十一章----第六十章
2021/9/29 14:51:00 998阅《道德经》第五十一章道生之(大道规律创造了生命),
德畜之(大德规范维护了发展), 物形之(物种的差异形成了各自的特点),
势成之(团队的优势是它们成功的关键)。
是以万物(所以万物的本能意识),
莫不尊道而贵德(莫不尊崇大道而且器重大德)。
道之尊(大道被尊崇),
德之贵(大德被器重),
夫莫之命(不是听谁的命令),
而常自然(而是自然的规律)。
故道生之(所以大道自然创造了生命),
德畜之(大德自然维护了发展)。
长之育之(道生长万物德培育万物),
亭之毒之(道丰满万物德成熟万物),
养之覆之(道滋养万物德维护万物)。
生而不有(它们生育万物而不占为己有),
为而不恃(无所不为而不自恃有功),
长而不宰(统领万物而不任意宰割),
是谓玄德(这就是恩泽天下的玄德)。
《道德经》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天下万事都有它们的初始),
以为天下母(可以说是天下万事的起点)。
既得其母(既然知道天下万事的起点),
以知其子(就能知道天下万事的结果);
既知其子(既然知道天下万事的结果),
复守其母(再反过来印证万事的起点),
没身不殆(这样做一生都不会有闪失)。
塞其悦(堵塞感官之窍),
闭其门(封闭欲望之门),
终身不勤(终身不会疲惫)。
开其悦(开启感官之窍),
济其事(增添纷扰之事),
终身不救(终身不可救药)。
见常曰明(能预见规律可以说是圣明),
守柔曰强(能保持柔和可以说是坚强)。
用其光(用其所掌握的智慧之光),
复归其明(复归万事万物光明的前景),
无遗身殃(就不可能给自己留下祸殃),
是谓袭常(这是传承下来的悟道方法)。
《道德经》第五十三章
使我介然有知(假若我们稍微有一点智慧),
行于大道(就会知道行于大道的人),
唯施是畏(最畏惧的就是走上邪道)。
大道甚夷(大道是那样的平坦),
而民好径(而人们却偏行邪经)。
朝甚除(朝政腐败已极),
田甚芜(农田十分荒芜),
仓甚虚(仓库非常空虚)。
服文彩(还穿着锦衣华服),
带利剑(腰佩锋利的宝剑),
厌饮食(厌烦过饱的饮食),
财货有余(贪得过多的钱财货物),
是谓盗夸(这就是大强盗做法)。
非道也(多么无道啊)。
《道德经》第五十四章
善建者不拔(善于建立德性的人坚毅不拔),
善抱者不脱(善于抱持大道的人永不松脱),
子孙以祭祀不辍(这是子孙得以祭祀不绝的榜样)。
修之身(用这样的榜样来修身),
其德乃真(他的德行就会返朴归真);
修之家(用这样的榜样来齐家),
其德乃余(这个家庭的德行就会充实有余);
修之乡(用这样的榜样来建乡),
其德乃长(这个乡的德行就会传颂久长);
修之国(用这样的榜样来治国),
其德乃丰(这个国家的德行就会丰富盈满);
修之天下(用这样的榜样来平天下),
其德乃普(天下的德行就会像阳光那样普照万物)。
故以身观身(所以从一个人的身上可以观察一个人的德行),
以家观家(以一个家庭的德行可以观察一个家庭的情形),
以乡观乡(以一个乡的德行可以观察一个乡的情形),
以国观国(以一个国家的德行可以观察一个国家的情形),
以天下观天下(以天下的德行可以观察天下的情形)。
吾何以知天下然哉(我凭什么知道天下必然的结果啊)?
以此(就是以此推断的)。
《道德经》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含德深厚的人),
比于赤子(意境犹如婴儿)。
毒虫不螯(毒虫不会螯他),
猛兽不据(猛兽不会扑他),
攫鸟不搏(禽鸟不会抓他)。
骨弱筋柔而握固(骨弱筋柔但能握紧拳头),
未知牝牡之合而朘怒(不知道男女交合但生殖器却能勃起),
精之至(这是精气充足所至)。
终日号而不嗄(终日号哭但不会造成嗓音沙哑),
和之至(这是和气充足所至)。
知和曰常(知道中和的道理称其永恒),
知常曰明(知道永恒的道理则是圣明),
益生曰祥(用和气益生可以说万事吉祥),
心使气曰强(有心硬要达到目的可以说是逞强)。
物壮则老(万物强行壮大必然加速衰老),
谓之不道(可以说这不是大道自然规律),
不道早已(不合规律的事不能长久)。
《道德经》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心灵深处的感悟真正明白的人是不妄言的),
言者不知(妄言的人不是真正明白的人)。
塞其悦(堵塞其感官之窍),
闭其门(关闭其欲望之门),
挫其锐(不露锋芒),
解其纷(解脱纷扰),
和其光(顺和光辉),
同其尘(混同尘垢),
是谓玄同(这就是与道大同的玄妙)。
故不可得而亲(因此既不可能得到他特别的亲爱),
不可得而疏(也不可能得到他特别的疏远);
不可得而利(既不可能得到他特别的利益),
不可得而害(也不可能得到他特别的危害);
不可得而贵(既不可能得到他特别的敬重),
不可得而贱(也不可能得到他特别的排斥)。
故为天下贵(所以这样的人是天下的贵人)。
《道德经》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以正大光明的政策治理国家),
以奇用兵(以出奇制胜的方法用兵打仗),
以无事取天下(以自然无为的意境赢得天下)。
吾何以知其然哉(我何以知道应该这样做呢)?
以此(是根据以下推断的):
天下多忌讳(天下禁令越多),
而民弥贫(民众就会越穷);
民多利器(民众多有利器),
国家滋昏(国家治安昏乱);
人多伎巧(人多故弄玄虚),
奇物滋起(怪物就会滋起);
法令滋彰(频频颁布法令),
盗贼多有(盗贼多有产生)。
故圣人云(因此圣人说):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们无为民心自然归化);
我好静而民自正(我们清静民心自然纯正);
我无事而民自富(我们无事民心自然富裕);
我无欲而民自朴(我们无欲民心自然厚朴)。
《道德经》第五十八章
其政闷闷(执政者的政策宽厚),
其民醇醇(人民自然富贵和睦);
其政察察(执政者的政策苛刻),
其民缺缺(人民自然缺其所缺)。
祸兮福所倚(灾祸中倚藏着福祉);
福兮祸所伏(福祉中伏藏着灾祸)。
孰知其极(谁能彻底明白端倪)?
其无正(没有标准参考)。
正复为奇(正直为何变的诡诈)?
善复为恶(善良为何变的恶毒)?
人之迷(人们为此感到迷惑),
其日固久(时间已经久远了)。
是以圣人(所以圣人),
方而不割(方正而不生硬),
廉而不刿(锐利而不伤人),
直而不肆(耿直而不放肆),
光而不耀(光明而不炫耀)。
《道德经》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治理人民要像祭天一样),
莫若啬(莫过于知道什么叫珍惜)。
夫惟啬(你惟有知道什么叫珍惜),
是谓早复(才能早日顺从自然之道)。
早复(早日顺从自然之道),
谓之重积德(才能不断积累道德)。
重积德(不断积累道德),
则无不克(则战无不克);
无不克(战无不克),
则莫知其极(则没有人知道他的能量极限);
莫知其极(没有人知道他的能量极限),
可以有国(就可以把国家托付给他);
有国之母(有了治理国家的雄厚基础),
可以长久(就可以长久保持安定的局面)。
是谓深根固蒂(这就是那根深蒂固),
长生久视之道(生机蓬勃长久不息的大道)。
《道德经》第六十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治理大国就像烹饪鲜美的小鱼)。
以道莅天下(以这个道理治理天下),
其鬼不神(鬼怪就不灵验了)。
非其鬼不神(不是鬼怪不显灵了),
其神不伤人(而是显灵也伤害不了人)。
非其神不伤人(不但鬼怪伤害不了人),
圣人亦不伤人(圣人亦不去伤害人民)。
夫两不相伤(双方和睦两不相伤),
故德交归焉(所以德性相融归入本源)。
标签:道德经
发表评论